由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主辦,並聯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合辦的《全港青年AI Master應用科技創意大獎》旨在促進並鼓勵人工智能與日常生活的融合。隨著AI技術不斷發展及成熟,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將日益增加。
《全港青年AI Master應用科技創意大獎》定於2025年5月17日舉辦,為香港中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台,提高他們對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警惕。期望透過比賽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培養他們的批判及創新思維,提升排解疑難的能力。
隨著AI的蓬勃發展,你的奇思妙想極有可能成真。你準備好迎接這個挑戰,透過AI發揮創意,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了嗎?
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和日常生活中明智而正確地應用人工智慧。
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考和創新思維。
裝備學生應對AI時代的相關知識,引導他們將對AI的好奇心並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STEAM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
冠軍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耆蹟
亞軍
明愛聖若瑟中學
智能藥箱
季軍
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坑渠守護者
冠軍
心光學校(中學部)
點字OCR-消除交流障礙
亞軍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康樂通
季軍
聖伯多祿中學
青少年情緒健康監察器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智行帽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迦密柏雨中學
感謝各學校組隊參加《全港青年AI Master應用科技創意大獎》。初賽的反應非常熱烈,入圍決賽的初中組及高中組的隊伍名單均已出爐。排名不分先後,以下是晉身決賽的隊伍名單。
初中組
隊伍編號 | 學校 | 作品 | 隊伍成員 |
---|---|---|---|
2400196 | 明愛聖若瑟中學 | 智能藥箱 | 謝錚江 歐邇雅 侯紅宇 |
2400254 |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 耆蹟 | 蔣諾同 黃賞之 |
2400299 |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 智行帽 | 張寶盈 劉柏瑩 羅琸琳 吳卓雯 |
2500049 | 聖公會李炳中學 | 家居AI辨識鋁罐壓扁器 | 陳彥彬 鄭子樂 葉向農 |
2500137 | 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 坑渠守護者 | 張津銘 潘子豪 丁冠元 |
高中組
隊伍編號 | 學校 | 作品 | 隊伍成員 |
---|---|---|---|
2400242 | 聖伯多祿中學 | 青少年情緒健康監察器 | 盧梓濤 譚志傑 温子聰 黃頌瑜 |
2400255 |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 康樂通 | 鍾熙彤 謝雅涵 張誠浩 |
2400290 | 滙基書院(東九龍) | 專注力提升器 | 許承洛 黃滌生 林曆衡 莫子霖 陸津鉉 |
2400315 | 荔景天主教中學 | 時間囊 | 趙茵琪 黃泓樂 吳嘉龍 |
2500015 | 聖保祿學校 | 智瞳道合 | 陳洛渟 司徒卓欣 梁悅甄 楊綽嘉 |
2500021 |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 渠智通 | 陳東琳 楊梓平 黃映筠 |
2500036 | 聖伯多祿中學 | 智慧廢物處理 | 黎卓衡 梁昊揚 葉祐誠 |
2500090 | 中聖書院 | 中聖智造拐杖 | 李珈喬 余詠嫻 羅凱莉 鄧子晴 廖蔚邦 辛曉程 |
2500104 | 賽馬會萬鈞毅智書院 | 智瞳同行 | 鍾晞朗 何景軒 |
2500134 | 心光學校(中學部) | 點字OCR-消除交流障礙 | 鄭資 陳柏霖 楊竣然 楊文樂 |
每支參賽隊伍須由 2024/25 學年就讀中一至中三及中四至中六的全日制香港學生組成,隊伍成員須來自同一學校或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資助的非牟利機構。
中一至中三:初中組
中四至中六:高中組
每支參賽隊伍須由一名隊伍導師及二至六名學生組成,惟不得與其他學校師生組隊。
參賽隊伍應於登記截止(2025年2月14日下午5時)前經網上登記平台登記參賽。 逾期遞交的申請,恕不受理。
參賽隊伍派出一名代表完成網上登記以接收確認電郵內的密碼用作登入報名平台, 並填寫報名表餘下部分及遞交作品。
參賽隊伍將在成功登記後收到確認電郵作實。
如果於登記截止日期前未收到任何電郵,請與我們聯絡。
登記參賽即代表參賽隊伍瞭解並同意比賽的所有章程及細則。
(中一至中三學生)
(中四至中六學生)
初賽
參賽隊伍須就比賽主題「AI For Better Living」訂定題目並製作3分鐘的影片方案闡述其作品概念及展示人工智能的元素。
決賽(原型展示)
不適用
十隊入圍隊伍將會於比賽當日於會場展示及介紹他們的作品原型。
決賽(簡報匯報)
五隊入圍隊伍將會於比賽當日於台上作簡報匯報以介紹其作品。
根據比賽當日於會場原型展示及介紹的表現,五隊隊伍將會被即場選出並於台上作簡報匯報以介紹其作品。
評審團成員將由應科院科技專家、教育界代表及/或資訊科技界代表組成。
評審團將根據原創性、應用、社會效益、功能性、簡報展示等多方面評審準則評估初賽的影片方案、決賽的原型展示和展覽以及簡報匯報的表現。
開始接受報名
網上登記註冊截止
作品遞交截止
公佈入圍隊伍
作品展覽暨頒獎禮
網上登記註冊截止
作品遞交截止
公佈入圍隊伍
作品展覽暨頒獎禮
為促進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應科院將於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期間以線上及線下的形式舉辦五個涵蓋不同領域的教育講座系列,讓大家了解更多人工智能在社會各方面的實際應用。有意參與《全港青年AI Master應用科技創意大獎 》的學生及對人工智能有興趣的人士皆可參與。
同一隊伍成員的所有參賽成員都應來自同一學校或組織。
可以。國際學校學生參賽分組方面,請參考以下對應班級所屬組別。
英國學制 | 美國學制 | 香港學制 | 對應组别 |
---|---|---|---|
8年级 | 7年级 | 中一 | 初中组 |
9年级 | 8年级 | 中二 | |
10年级 | 9年级 | 中三 | |
11年级 | 10年级 | 中四 | 高中组 |
12年级 | 11年级 | 中五 | |
13年级 | 12年级 | 中六 |
如有其他地區學制的國際學校學生希望參賽,請聯絡主辦機構確認所屬參賽組別。
同一位導師可以指導和代表超過一支隊伍,只要各隊伍有至少一位導師即可,故學校可自行決定導師數量。
不多於3分鐘以中文或英文製作的短片(必須)、10頁的補充簡報(可選)以及填寫總共兩個部分的資料。
初中組比賽有兩輪, 為初賽及決賽;而高中組則有三輪,分別是初賽一輪和決賽兩輪。初中組決賽和高中組兩輪決賽均在同一比賽日舉行。
需要,每隊需要獨立的隊伍編號以遞交作品。請填寫隊伍數目相對應的次數的報名表(甲部),以獲取隊伍數目相對應的登入名稱及密碼,然後分別為各隊獨立填寫學生資料及遞交作品。例子:如果有三隊參賽,您需要在報名平台填寫三次報名表(甲部),以獲取三封載有不同登入名稱和密碼的電郵,以便分別填寫三隊學生的資料並遞交作品。
在 2025 年 2 月 28 日作品遞交截止日前或隊伍正式遞交作品前,仍然可以在報名平台自行更改隊伍成員。正式遞交作品後,參賽隊伍不得更改其成員。
不需要,初賽的作品是以影片提交原型的概念。
大會接受曾參加其他比賽的作品,但曾獲獎的作品不獲接納。
是。如未能依指定方式提交,將導致申請無效。
比賽參加費用全免但參賽隊伍須自行準備作品參加比賽。
在網上登記平台中成功創建賬號並不代表您已經參加比賽,需登錄平台後完成填寫第二部分的資料及上傳作品後收到確認遞交電郵方可作準。
不可以,參賽隊伍均不得修改或替換已提交的方案及/或補充簡報。
原型只作決賽當日作展示及比賽之用(只適用於高中組) ,建議於比賽前兩星期準備好,以便安排展示位置。比賽日展覽前參賽隊伍需自行於會場設置原型及完結時應自行拆卸、處理或帶走其原型。
不會,講座並非強制出席,而且出席率並非評分的一環,但建議參賽隊伍出席以學習更多人工智能的知識來完善作品。
主辦單位將向學校發放該校得獎隊伍所得的獎學金總額,並由學校分發獎學金予得獎隊伍學生。有關詳細安排,我們將會與得獎學校聯絡商討得獎事宜。
請電郵至主辦單位查詢 ([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已經報名參賽,請在查詢電郵的主旨填寫您在確認電郵中收到的登入名稱,以便跟進。